半岛官网临汾“变脸”:从“天灰地黑”到“风清云白”

发布时间:2024-05-07 10:47:46    浏览:

[返回]

  bandao体育新华社太原4月14日电(记者 叶健)“几年前我就从互联网上知道了临汾,印象中这里污染严重,真没想到这里的空气和我的家乡明尼苏达州阿布勒斯市的空气没什么两样。”近日,美国HGA建筑设计公司副总裁丹尼尔·詹姆斯·波拉切克来到山西临汾参加一次会议,在临汾生活了几天后感慨地说。波拉切克这番话说出了许多人初到临汾时的感受。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临汾,这座曾连续3年名列“全国污染之最”,被外媒称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完成了从“天灰地黑”到“风清云白”的精彩“变脸”。

  临汾古称平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临汾风景秀丽,素称“膏腴之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汾市区大街小巷、房前屋后遍栽园林果木,春夏百花齐放,秋天果香满城,“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享誉全国。

  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煤炭资源过度开采,以及煤焦铁产业的无序发展,使得“花果之城”逐渐沦为了“污染之都”。

  八十年代初期,随着国家允许私人从事煤炭开采政策的颁行,煤炭储量丰富的临汾大地上,大大小小的煤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带动了焦化、炼铁等相关行业的兴盛。“村村打洞、家家点火、户户冒烟”,许多当地人用这句话形容当年的“盛况”。

  随着烟尘颗粒、污水等污染物的持续多年的大量、直接排放,临汾的自然环境急剧恶化。2000年,临汾二级天只有14天,这意味着当时临汾人一年中只有14天才能见到蓝天白云。2003年至2005年,在全国环境监测113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临汾连续3年名列倒数第一。此外,临汾还多次被美国媒体列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临汾人至今仍习惯用“天灰地黑”来形容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79岁市民弯云龙说:“前几年,临汾市区很少有人穿浅色衣服,白衬衫穿半天领子就变黑;人们外出都戴口罩;每天早晨,家里的桌子一摸都是黑的。”

  临汾污染源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密集,要治理污染,必须大规模关停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工艺设施。而另一方面,正是这些企业支撑了临汾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治理污染,恢复生态,临汾“壮士断臂”,2006年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环境治理。

  2006年,临汾关停淘汰473家落后污染企业;2007年共淘汰关闭231家落后污染企业,当年损失GDP200多亿元……从2006年至今,临汾市共关停各类污染企业1056个,取缔污染企业649家。2006年以来,临汾为了治理污染共减少了多少GDP,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临汾从山西省各地市GDP排名榜眼的位置滑落,从侧面显示为治污作出了重大牺牲。

  临汾还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等治污措施。特别是近年来,投入30多亿元,开展清除垃圾、沿河绿化等重点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同时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数据显示,2010年临汾植树造林39.2万亩,位居山西省第一。目前临汾森林覆盖率达到3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余个百分点。

  “壮士断臂”换来了“蝶变重生”。临汾生态环境逐年好转,临汾市区二级以上天数从2005年的187天增加到2010年的338天。在全国环境监测113个重点城市排名中,从2005年的倒数第一跃升到目前的29位。临汾市委书记谢海说,国家环保部发布的二级天数、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等一系列数据表明,临汾已经摘掉了“污染黑帽”,临汾人重新呼吸上了新鲜空气。

  临汾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让许多外地人吃惊不已。来自浙江湖州的企业家张旭庆说,2006年第一次到临汾时,空气糟糕得令人吃惊,现在临汾的空气则好得令人吃惊。“除了干燥一点,临汾的空气和湖州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说前些年是‘天灰地黑’,那现在就是‘风清云白’,蒙尘已久的临汾逐渐恢复了她的本来面貌。”

  目前,临汾市正在进行着一项名为“汾河城区段生态综合治理”的工程。这项临汾历史上最为浩大的生态治理工程总投资14.9亿元,在面积10.6平方公里范围内,修岸造绿、建坝蓄水、建设园林、打造湿地,最终将形成11.2公里的生态长廊。目前这项工程已初具规模,一旦完工,一川清水、两岸锦绣、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将重现,临汾的城市面貌也将得到进一步改观。

  然而,尽管近年来变化巨大,以煤焦铁为主导产业的临汾今后仍然面临着很大的环保压力,治理污染、恢复生态、提升城市品位仍然任重道远。临汾市长罗清宇说,“十二五”期间,临汾将继续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环保成果,今后临汾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空气会更洁净。

搜索